为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与主体责任,今年以来,青海省市场监管局聚焦集中用餐单位监管痛点难点,创新体系机制,强化责任穿透、过程溯源、多元共治,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切实保障全省集中用餐场所饮食安全,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长效提升。
严明责任落实,筑牢食品安全“首道防线”。主体责任穿透化。要求集中用餐单位配备专职食品安全总监及食品安全员,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全覆盖,健全自查自纠台账。推行管理人员动态管理,实施岗位职责清单化,确保日常管控无遗漏。严格落实食堂五陪餐制度,建立陪餐记录追溯机制,形成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双向合力。承包经营规范化。严查承包方食品经营资质,严格准入评价与强制退出,杜绝无证超范围经营。强化承包经营行为合规性审查,对资质不全、管理混乱主体实施市场禁入,从源头切断风险传导链条。属地监管精细化。压实属地责任,对高风险单位加密检查频次,实行整改结果“回头看”,确保隐患消除不留死角,强化属地责任落实。
强化监督检查,延伸风险防控“精准触角”。加工操作标准化。严管功能分区设置规范,落实餐具消毒、食品留样及“三防”设施维护要求,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顽疾。加强通风冷藏设备巡检,确保设备持续有效运行。严格执行反食品浪费规定,推行合理供餐模式。食材溯源全程化。深化进货查验制度执行,确保食材原料“源头可溯、流向可追”,重点保障学校食堂食材安全。强化供应商资质备案管理,对提供变质、过期食材主体从严处罚。强化食品留样管理,实现留样信息全程可查。隐患整治分级化。依据风险动态实施差异化监管,对高风险单位实施高频次覆盖检查。严惩使用变质原料、经营异常食品等行为,推动跨部门风险会商联合研判治理。
多元共治协同,构建长效发展“监管闭环”。智慧监管赋能。全域推进“明厨亮灶”覆盖,加速“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未达标单位纳入重点监管名录。推动实现风险线索自动抓取、智能预警。探索“AI+人工”双轨巡查模式,智能识别违规操作推送整改通报,提升监管精准度。社会监督激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吹哨人”奖励措施,引导师生家长参与监督,推广“你点我检”公众参与,根据民意热点定向开展抽检监测。建立监督举报快速响应流程,确保群众关切问题限时处置、及时反馈。(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