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立足“一老一小”食品安全领域工作要求,剑指群众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可视”“有感”未成年人食品专项治理工作,呈现出“信息渠道多、宣传手段多,治理措施多、负面案例少”的“三多一少”优势治理局面。
“多”渠道发现问题聚焦隐患
新都区发挥一站式服务中心优势,利用新都“食安惠企”一站式服务中心,搭建 “检企平台”;引入食品安全专家,对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先后组织糕点糖果、油炸、膨化食品等面向未成年人的食品生产企业,分批召开食品安全技术服务研讨会 3场,接收夏季生产的油炸食品过氧化值易超标等相关问题;邀请 4家机构技术专家参会,就食品生产过程风险点、易出现的不合格项目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科学的研判分析,帮助企业发现隐患、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2023年开始,新都区市场监管局定期开展每月一次的食品领域投诉举报分析研判。通过对市长公开电话、12315平台等多途径的食品投诉举报、网络舆情、抽检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每月食品生产流通环节风险提示预警,指出下月应重点监管的食品主体、品种和问题。重点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奶制品、糖果等未成年人食品做研判监控,做到风险提前预判,防范提前进行。
“多”手段宣传引导提升意识
采用多种手段,开展特殊食品的科普宣传。新都区市场监管局针对未成年人群,面向村社区、商超、校园、网络平台等重点场所,对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要点、婴幼儿配方乳粉选购等基本常识进行重点宣传。积极组织开展特殊食品“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五进活动 20场次;参加四川省特殊食品科普宣传大赛,拍摄特殊食品宣传视频,传播特殊食品好声音、好形象。引导公众合理选择、科学食用特殊食品,提升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
“多”措施治惩结合违规减
“少” 开展特殊食品“两个责任”落实行动。印发《新都区特殊食品提质行动方案》,将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母婴店等未成年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两个责任”重点领域,利用“食安惠企”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体系检查、风险排查、技术指导等服务。先后开展5次食品安全总监研学活动,培训食品安全总监200余人次,切实提升特殊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深入推行 “336制度”,管好“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三类人,做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三件事,规范“日常管理、风险排查、定期调度、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措施清单”六本台账,真正把特殊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
开展全区母婴示范店建设。新都区市场监管局印发《特殊食品(母婴)示范店创建方案》,按照母婴示范店标准,鼓励全区特殊食品经营主体参加“示范店”创建;同时开展母婴店诚信经营自我承诺活动,实现母婴店自我承诺全覆盖。全区已完成母婴诚信店建设 110家,母婴示范店建设 33 家,探索打造母婴示范街1条。截至目前,新都区查处未成年人食品领域案件4件,罚没金额0.5万元,主要集中在校园食堂采购不合格食品。未发生未成年人食品安全事件和网络舆情。
面对未成年人食品领域,新都区在收集信息、分析研判、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宣传指导、惩治违规行为的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发挥“线上+线下”的联动处理方式,实现闭环监管,切实做到了保障未成年人群体健康成长。(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