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太食品安全治理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论坛以“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别经验与国际共识”为主题,聚焦数字化、平台化与跨境流通背景下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所面临的新挑战,深入探讨亚太各国在食品安全法治建设方面的制度实践与创新路径。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蒙古、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多国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跨境合规协作、数字化追溯技术等热点议题展开充分交流,分享各国在制度设计与路径探索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推动区域协同治理、凝聚国际共识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为“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主题论坛之一,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联合主办。
在探讨“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别经验”环节,与会专家从理论探索与实务经验、国内制度与国际比较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不同法域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实践路径与制度创新,并围绕共同面临的挑战深入交流。讨论充分彰显了食品安全法治研究在当代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凸显了区域协作在应对系统性风险中的现实意义。
在探讨“数字时代的食品安全监管挑战与应对”环节,与会专家在研讨中进一步明确数字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两大关键路径:一是强化全链条协同共治,构建覆盖追溯、监测、召回与应急处置的闭环管理体系,加强行刑衔接与跨部门协同联动;二是积极应对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升数据共享与智慧监管能力,以技术赋能监管体系现代化转型。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共同发布2025年度系列学术成果,包括《食品安全法案例研习》丛书,以及围绕食品安全行政执法案例、网络新业态监管和全链条监管国际经验三大主题形成的专题研究报告。成果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食品安全法治实践,旨在推动执法标准统一、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与制度参考。
与会专家指出,在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必须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协同治理,推动监管模式向预防性、精准化和现代化转型。(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