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报名网
Food Safety Registration Network

三农政策推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升级

发表时间:2025-10-12  浏览次数:100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3个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现已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政策指的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植政策,在这一政策框架下,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供给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食品安全作为公共服务的保障,其改善成效直接检验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际效能。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三农政策对农村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影响,旨在为优化政策供给提供理论参照,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范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与规范化  三农政策在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与规范化方面发挥着引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政府主导制定并推广各类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详细规定了农药、化肥、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要求,通过多层次的农技推广网络落实下去。在该过程中,县乡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选拔培育科技示范户,并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介推广标准知识,从而使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了传统依赖经验的生产习惯。二是国家层面持续投入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土地整治、灌溉排水系统优化以及田间道路修建等工程,将零散地块整合为更适宜标准化、机械化操作的农田。针对畜禽养殖,政策着力推动标准化示范场建设,要求养殖场配备必要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并建立规范化的生产记录档案。上述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生产的可控性和一致性,有效降低了源头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风险,从而为后续环节的食品安全治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三农政策强调要对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这一短板进行补齐,为此,国家层面提供了专项支持,在乡镇普遍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基本的快速检测设备,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初步筛查。同时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监管人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日常巡查并实时上传信息,彻底改变以往基层监管“看不见、够不着、管不住”的困境。政策扶持还培育壮大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组织按照政策要求对成员农户实行统一的农业投入品采购、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品质量要求,龙头企业则对其订单基地的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管控。此外,三农政策还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将生产过程中的产地环境、施肥用药记录、检验结果等关键信息录入追溯平台,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就能查询到这些信息。监管力量下沉与市场主体内部管控的结合极大地强化了监管效力,使得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更加主动有效。


提升农民安全意识和投入能力  三农政策中的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农民改善生产条件和行为提供了经济基础,农户收入的增长使其更有能力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农药、兽药和饲料,减少了为节省成本而购买使用假冒伪劣或违禁投入品的可能性。收入的提升也使得农民能够投资改善生产设施,采用更节水的灌溉设备、建设更规范的农产品储存场所,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直接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政策还强调要加强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培养,让农民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相关培训内容不仅教授具体操作技术,还帮助农民理解安全标准背后的科学依据和违规使用的严重后果。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农民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和自觉守护者。


三农政策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以及农民安全意识和投入能力,不仅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等传统风险,更推动食品安全保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未来,需加强智慧农业技术在全程追溯中的应用,借助物联网、区块链提升农村食品监管精准度,从而推动食品安全保障进一步升级,为构建更加透明、高效、安全的农村食品供应链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李国庆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科员;作者赵亚婷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讲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报名咨询13693518320/微信同号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报名指南  |  资料下载   在线报名 |   服务时间:08:00-17:30 (周一至周六)

版权所有:中都教育© 2014-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www.zyts.org.cn 邮箱:baokaoban@126.com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镜像网站 否则必追究其法律责任 鄂ICP备19017669号-6